3 月 14 日,山城的晨霧還未散盡,伴隨著“渝鐵 6 號”盾構機刀盤破岩的轟鳴聲,大學城中路站至大學城南路站右線盾構區間突破千環,重慶軌道交通 15 號線二期土建工程迎來新進展。中交路建承建的 12 標段位於重慶市高新區,線路長約 6.68 公里,施工內容包括曾家站、大學城中路站以及曾家站至大學城中路站區間和大學城中路站至大學城南路站區間。 地鐵建設不僅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更是關乎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副經理李中興有著 20 餘年地鐵施工經驗,牽頭組建中交路建南方公司的自有產業工人隊伍 —— 盾構班組。2021 年,在哈爾濱地鐵 3 號線二期工程交工驗收後,他帶著盾構班組轉戰西南,全力投入重慶軌道交通 15 號線的建設。 從巖層破碎到地下水突湧,從盾構機極限穿行到立體化風險防控,重慶複雜多變的地質對產業工人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哈爾濱地鐵建設的經驗,我們進一步提出了技術專業化、管理模組化、安全精細化的三化工作思路。”李中興介紹道。 “技術是保障項目實施的關鍵,我們首先要將技術專業化做到實處。”李中興給班組定下硬規矩,要求盾構班組的工人至少有 3 年以上的施工經驗,實施“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定期進行“理論 + 實操”雙考核,目前盾構班組持證率 100%。 為確保在施工過程中責任到人、任務到崗,李中興將盾構班組細化為掘進、防水、電工、焊工、機修、後勤保障班 6 個作業班組,讓“管理模組化”發揮實效。“交班不是換崗,是責任的接力。”掘進班組長饒沖明的微信裡,存著上千條精確到秒的交班記錄。在近乎苛刻的管理方式下,2023 年 12 月,項目曾家站至大學城中路站區間左線單洞掘進打破紀錄,月掘進突破 446 米,提前 49 天完成施工任務。饒沖明說:“現在交班前有風險交底,過程中我們互相監督,大家真正擰成了一股繩。” 項目部大廳的電子屏上,滾動著“安全積分榜”—— 焊工劉師傅因規範佩戴護具累計加分 30,掘進班因未及時排查風險被扣 15 分。“獎得心動、罰得心痛”的機制讓班組的“安全弦”也繃得越來越緊。除此之外,項目部還定期舉辦安全演練等活動,不斷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2023 年 7 月底,重慶遭遇了 10 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施工現場積水深近 1 米,直接威脅著曾家站至大學城中路站區間右線即將始發的 187 號盾構機及配套設備的安全。電工班組工人楊海龍率先發現險情,第一時間上報項目部,後勤班立即調集沙袋、倒運木板,防水班連夜加固管片,歷經 6 個小時的全力搶險,構築了 3 道 1.2 米高的防洪牆,為盾構機始發保駕護航。 “三化”成效顯著,盾構班組在 2024 年重慶市“建功軌道、市郊鐵路新時代助力發展新動能”勞動競賽中獲“先進班組”稱號。李中興说道:“三化不是寫在紙上的規矩,我們將帶著榮譽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繼續添磚加瓦。” |









